臨瀛海中學鄉土語言教材資源網
地方諺語詩歌童謠教學網站台語小偏方相關網站回首頁

 

漢語閩南語
古詩吟唱
激骨仔語
猜謎
 
通過第一優先等級
漢 語 閩 南 語

台灣先賢連雅堂 (1878 ~ 1936) 佇伊的「臺灣語典」自序(二)內容記載:「今之
學童,七歲受書,天真未漓,咿唔初誦,而鄉校已 禁其『臺語』矣。今之青,負笈東土,期求學問,十載勤勞而歸來,已忘其『臺語』矣。今之縉紳上士
,乃至里胥小吏,遨遊官府,附勢趨權,趾高氣揚,自命時彥,而交際之間,
不屑復語『臺語』矣。臺語與漢語到底有何歷史淵源?

漢語:是漢族的共同語言。隨著時間的演化,有七種漢語的分支─官話、吳語
、贛語、客語、湘語、閩語、粵語。「閩語」是漢語其中的一種。

閩語:是「漢語」其中的一種。又分閩南語、閩北語、閩東語、閩中語、莆仙
語等。

閩南語:是「閩語」其中的一種。指在福建南方所使用的語言稱之,一般是指
「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等。

泉州話:指四世紀五胡亂華後,從北方帶到福南方的「漢語─中原音」,另外
吸收一部分當地百越族的「越語」,便之為「泉州話」。

漳州話:指七世紀唐高宗時閩南發生「畬族」作亂,陳元光父子率兵南下,同
時也把北方「中原音」帶到福建南方,平定叛亂後,就在當地設立「漳州郡」
。後來黃巢之亂,王潮兄弟率家族逃難到福建南方,最後定居在「漳州」,故
稱之「漳州話」。

廈門話:操泉州話與漳州話的族群,經長期交往、生意、婚姻等交流,語言也
互相影響交流,就產生了一種新的語言,稱之「廈門話」

台灣話: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指台灣境內各種方言;狹義則指「福佬話」
。這裡專指狹義來說。台灣話是屬閩南話的一支。因為台灣話除了泉州話(含越
語)、漳州話等外,另外還有「平埔族語」、「荷蘭語」、「日語」、「北京語
」、「英語」、「文白音異讀」等詞彙。所以「台語」不等同於「閩南語」。
例如:

平埔族語:「檨仔」、「走標」、「阿西」、「台灣」、「打狗 (高雄)」、「
阿猴(屏東)」、「干豆(關渡)」、「雞籠(基隆)」、「沙鹿」、「北投」

荷蘭語:「雪文」「甲萬 ( 袋子 ) 」、「甲」。

西班牙語:「三貂角」「富貴角」。

日語:「便當」、「料理」、「壽司」、「便所」、「起毛誌」、「柔道」、
「郵便局」、「見本」、「玄關」、「注射」、「派出所」、「結局」、「手
續」、「專門」、「組合」。

英語:「 show 」「 KTV 」、「 7-11 」、「 pup 」、「 high-color 」、「 all-
back 」、「 roast 」、「 bus 」。

北京語:「東西」、「饅頭」。

台語:「正港」、「生番」、「番仔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