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正確價值觀念,建立適當的道德判斷力:
設法啟迪道德認知,瞭解學生道德認知發展階段,提出高一階段的問題,提供討論機會,輔導學生就
自己所作的判斷予以思考與反省,促使道德判斷的階段得以迅速提昇。
(2)發展個性,尊重個人人格:
教育者應重視受教者的個性、能力與興趣,並能以身作則尊重別人,使學生在受教的同時,也學習到
尊重的真諦。師生在良性的互動中,不但個性不受壓抑,而且從尊重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個性得以適
當發展。
(3)注重群性,實踐團體規範:
輔導學生瞭解箇人無法脫離社會而生存,而社會的進步更有賴箇人的積極參與;同時,指導學生在自
我實現之餘,要嚴守校規,發揮團隊精神,共同塑造良好校風。
(4)發揮同儕團體力量,因勢利導學生次級文化:
加強瞭解學生心態與價值取向,認清學生次級文化存在的事實;抱持理解與協助的立場,因勢利導激
發學生自知與自覺,推行榮譽制度,發揮同儕團體力量,培養向善的信心與毅力,建立優質的學生次
級文化。
(5)知善行善,知惡去惡:
認知與實踐兼籌並顧,能知能行雙管齊下;適時培養學生「自為立法、自為執法與自為反省」的自律
行為,能作理性的批判,明辨是非,進而行善去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