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的平衡原則 平衡原則可提供一個完整的教室管理方向。它可以讓教師選擇適時又適法的教學,以滿足不同 年齡的學生與不同個性的教師、班級之需要。 下面有二十個步驟,告訴我們如何建立導師的平衡原則: (一)用自己的方式來決定處理學生問題的原則。 (二)訂出你的限度。先想好你對學生一般行為所能允許的尺度,如談話、動作、聒噪、自我控制、作 業的準備與完成、應對進退的禮節等。 (三)用五、六條簡潔、扼要的文字寫下你的規則,並張貼在教室內。 (四)建立你的支持系統,必要時向校長與家長解釋你和學生的約定,並請求他們的支持與贊同。此外 ,也可尋求同事間的支持。 (五)整理教室內的環境,確定能使學生覺得很舒適,移去四周的干擾物,不要讓學生的座位太靠近, 造些都能增強教學的效果。 (六)每天和學生討論一下班規及其結果,使學生確實明白班規的意思、應有的行為和守不守班規的行 為後果。 (七)肯定自己有教導和確保學生學習的權利,使學生明白你絕不容許任何事物來妨礙妳的教學權利和 學生的學習權利。 (八)使你的課程生動、流利、有趣,使學生覺得靜坐在教室內學習是有代價的。而班級常規的建立可 使教學更為有效的進行,並可減少混亂情況的發生。 (九)你要儘可能地成為學生的好模範,你要學生如何去言去行,自己就要如何地去言去行。想一想那 些是你所想要的行為,多加練習。可以做一個檢核表。張貼在室內,隨時提示。 (十)能私下與學生打成一片,與他們交談,幫助他們解決個人的困難。在課堂上,也能有與他們個別 交談的機會,儘可能的多表示你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懷。 (十一)幫助學生選擇好的行為。讓他們確實知道:有好的選擇才會有好的行為,有了好的行為才會有 好的結果。幫助學生確認在壞的選擇、壞的行為與壤的結果之外,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十二)面質違規者。違規的行為絕不可忽視,試著在不妨礙班上教學活動的情況下來面質違規者;絕 不要不理會違規行為,或者原諒它,接納它。 (十三)堅持到底。獎懲的實施要貫徹到底,每一次都是如此,無一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知 道你從未停止嘗試去幫助他們。 (十四)增強好的行為。制定一個辦法,確定能獎賞學生好的行為。正向的增強是建立良好行為最有效 的技巧。 (十五)用「穩健的訊息」面對違規的學生,告訴他們事情的狀況與如何去糾正。千萬不要罵學生,或 者說他們是可怕、衝動、討厭或低能的。 (十六)發展一套解決衝突的方法,不要讓學生的爭吵或打架來妨礙上課。如事態嚴重時,要幫助他們 解決紛爭。可以叫他們寫下他們的委屈,或用「不輸的法則」來解決。 (十七)經常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可以利用班會和學生談談教育、校園問題,或其他即將面臨的一些 問題等。可透過班刊、聯絡簿、電話、家庭作業指導等方式,和家長保持聯繫並取得支持。 (十八)接納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有成功的經驗。每天都要稱讚他們。每一個學生的進步情形都要詳 加記錄,這些紀錄和其他的優良表現,要讓每一個人知道,尤其是學生的父母。 (十九)要切記「最少的原則就是最好的原則」。意思是說,除非是能保護教與學之權利的原則,否則 不要濫用班級常規。有些班級的常規設定太多,有的則太少,能折衷的選用是最好的。 (二十)絕不歇手,絕不放棄,絕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