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瀛海國民中學  100 學年度 第 學期  三年級  翰林自然領域學校課程計畫

() 三年級第一學期之學習目標

1.運動時的幾個基本要素,包括位置、位移、時間、速度與加速度;同時也了解路徑長和位移、速度與速率的意義。

2.物體發生運動及運動發生變化的原因。介紹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並以此三大定律解釋生活中種種的運動現象。

3.力和功與能的因果關係,並藉由功與能的觀念進一步認識簡單機械的原理。對物體施力並使其產生效應或改變,稱為作功,物體被作功之後則會獲得或失去能量,而能量以動能或其他的形式來展現。

4.學習電的基本性質與現象,包括靜電、電流、電壓、電阻和電路。使學生能深入了解有關電現象的基本概念,所以從靜電感應產生電荷轉移的現象來進行討論。

5.由實際觀察日、月的東升西落,再藉由模型操作,以了解日、地、月三個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是如何造成晝夜及季節的變化,並解釋月相、日蝕、月蝕等形成的原因。

6.從日、地、月三者所在範圍,再擴大到太陽系。先討論恆星的定義及其特性,以及太陽是恆星且擁有太陽系這樣家族,之後認識各行星及彗星,並擴大到銀河及星系群乃至宇宙,以了解地球在宇宙的生存環境,有助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和維護。

7.能說出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

8.運輸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活動,先由運輸科技的演進,再逐步認識各種載具。

 

 

() 三年級第一學期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別

成績考查&
作業抽查

能力指標

對應能力指標

之單元名稱

單元學習目標

重大議題或

其他能力指標

節數

評量方法

或備註

8-9

第一週

29

30

31

01

02

03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1-1路徑長、位移與時間1-2速率與速度

1.了解位置、路徑長、位移與時間的意義。
2.
了解速率與速度的不同及其單位。
3.
會作位置-時間與速度-時間關係圖,並了解關係線下面積的意義。

【資訊教育】2-4-2了解多媒體電腦相關設備,以及圖形、影像、文字、動畫、語音的整合應用。
【資訊教育】4-2-1能進行網路基本功能的操作。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數學領域
2.
社會活動

9

第二週

04

05

06

07

08

09

10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1-3速度的變化與加速度1-4等加速度運動----斜面與落體運動

1.了解等速度、加速度運動的意義及單位。
2.
了解加速度與速度方向之間的關係。
3.
了解斜面運動、自由落體運動。
4.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意義及大小。

【生涯發展教育】3-3-4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環境教育】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9

第三週

11

12

13

14

15

16

17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2-1運動狀態與慣性定律2-2運動定律

1.了解物體受外力作用會引起運動狀態的改變。
2.
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並舉生活實例說明。
3.
了解加速度與力及質量之間的關係。
4.
了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並舉出生活實例說明。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9

第四週

18

19

20

21

22

23

24

 

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6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2-3反作用力、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2-4力的轉動效應----力矩

1.了解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2.
了解圓周運動與向心力的關係。
3.
了解萬有引力概念。
4.
了解力矩與槓桿的概念。

【資訊教育】5-4-2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環境教育】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數學領域
2.
健康與體育領域

9

第五週

25

26

27

28

29

30

01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3-13-2動能與功

1.能說出功的定義。
2.
了解力與功之間的關係。
3.
知道如何計算功的大小。
4.
能說出動能的定義。
5.
能了解速度愈快、質量愈大動能愈大。
6.
知道如何計算動能的大小。

【資訊教育】2-4-2了解多媒體電腦相關設備,以及圖形、影像、文字、動畫、語音的整合應用。
【資訊教育】3-4-1能利用軟體工具進行圖表製作。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資訊教育】3-4-2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內容。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數學領域
2.
社會領域

10

第六週

02

03

04

05

06

07

08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2-4-8-4
知道簡單機械與熱機的工作原理,並能列舉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8-4-0-2
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8-4-0-3
了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8-4-0-6
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3-3位能與力學能守恆定律3-4能量守恆定律

1.能說出位能的定義。
2.
了解重力位能的意義。
3.
了解彈力位能的意義。
4.
了解力學能守恆的意義。
5.
知道如何計算位能的大小。
6.
了解熱是一種能量。
7.
了解能量守恆定律。
8.
了解太陽能、化學能、電磁能的轉化。

【家政教育】3-4-5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10

第七週

09

10

11

12

13

14

15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3-5簡單機械

1.能說出簡單機械的種類。
2.
了解槓桿、滑輪、輪軸的應用。
3.
了解斜面、螺旋的應用。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10

第八週

16

17

18

19

20

21

22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4-1靜電4-2電流

1.了解何謂靜電。
2.
了解物體帶電的成因及方法。
3.
了解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
4.
區別使燈泡發亮的電與摩擦起電的電。
5.
了解造成燈泡發亮,除了要有電源外,還要有電荷的流動。

【環境教育】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環境教育】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環境教育】4-3-5能運用科學工具去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數學領域
2.
社會領域

10

第九週

23

24

25

26

27

28

29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4-2電流4-3電壓4-4歐姆定律與電阻

1.了解電流的單位為安培。
2.
學會使用符號來表示電路中各組成元件。
3.
能說出電壓的定義。
4.
了解能量與電壓的關係。
5.
了解電量與電壓的關係。
6.
知道如何使用伏特計。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訊教育】5-4-2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10-11

第十週

30

31

01

02

03

04

05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2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了解估計的意義。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8
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4-4歐姆定律與電阻4-5基本電路----電阻的串聯與並聯

1.了解歐姆定律的意涵。
2.
了解電阻的意義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
3.
知道串聯及並聯的意義。
4.
知道串聯與並聯電路,各處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數學領域

11

第十一週

06

07

08

09

10

11

12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2-4-3-4
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相關地位。
2-4-4-1
知道大氣的主要成分。
3-4-0-6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7-4-0-5
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做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5-1浩瀚的宇宙 5-2太陽系

1.亮度、光年的意義。
2.
體會宇宙的浩瀚。
3.
了解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4.
了解行星與衛星的定義。
5.
了解水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
6.
了解地球的大氣是經過長時間演化而成。

【性別平等教育】3-4-7尋求突破社會文化中性別、階級與權力的結構關係。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社會領域
2.
健康與體育領域

11

第十二週

13

14

15

16

17

18

19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2
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
2-4-3-1
由日、月、地模型了解晝夜、四季、日食、月食及潮汐現象。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5
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做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5-3晝夜與四季5-4月相與潮汐

1.了解形成晝夜、四季變化的成因。
2.
知道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
3.
認識太陽、地球與月球間的位置及關係。
4.
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
5.
了解日食和月食發生的原因。
6.
認識潮汐現象。

【人權教育】1-4-2了解關懷弱勢者行動之規劃、組織與執行,表現關懷、寬容、和平與博愛的情懷,並尊重與關懷生命。
【資訊教育】3-4-2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內容。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環境教育】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社會領域
2.
語文領域

11

第十三週

20

21

22

23

24

25

26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6-1火山與地震6-2板塊構造運動

1.認識火山現象及火成岩。
2.
了解褶皺、斷層和地震。
3.
認識基本地震防災常識。
4.
了解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及中洋脊。
5.
知道可利用地震波探測地球層圈。
6.
了解板塊構造學說。

【人權教育】1-4-2了解關懷弱勢者行動之規劃、組織與執行,表現關懷、寬容、和平與博愛的情懷,並尊重與關懷生命。
【資訊教育】3-4-2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內容。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環境教育】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1-12

第十四週

27

28

29

30

01

02

03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3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3
了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2板塊構造運動

1.知道地質學家利用地震波探測地球層圈。
2.
能透過熱對流的模型了解板塊構造學說。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1.社會領域
2.
語文領域

12

第十五週

04

05

06

07

08

09

10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3板塊邊界的地質作用6-4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

1.了解地震帶與板塊邊界帶的關係。
2.
了解三種板塊邊界。
3.
了解中洋脊位於張裂性板塊邊界。
4.
了解聚合性板塊邊界會產生的地質現象。
5.
了解臺灣位於板塊的交界帶。
6.
了解臺灣的成因。

【資訊教育】3-4-2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內容。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環境教育】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2

第十六週

11

12

13

14

15

16

17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6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3-1
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7-1地表作用與沉積岩

1.了解地貌改變的原因,並了解該變化是處於動態平衡。
2.
能敘述沉積物的搬運過程與結果。
3.
能了解化石在地層中的意義及功能。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環境教育】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2-3-3認識全球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背後的文化差異。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2

第十七週

18

19

20

21

22

23

24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6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
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3-1
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7-2臺灣的地形7-3自然資源

1.欣賞臺灣之美。
2.
了解臺灣各種地質景觀的形成原因。
3.
了解礦物和岩石之間的關係。
4.
知道礦物和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5.
了解自然資源的可貴。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2-3-3認識全球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背後的文化差異。
【環境教育】3-3-4能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環境教育】4-3-3能藉由各種媒體主動積極蒐集國內外環保議題與策略。
【環境教育】4-3-5能運用科學工具去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環境教育】5-3-3舉辦或參加學校及社區的環境保護、關懷弱勢族群活動。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2

第十八週

25

26

27

28

29

30

31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2-4-8-8
認識水、陸及空中的各種交通工具。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
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8-1運輸科技的演進與內涵8-2運輸系統的形式

1.了解運輸科技的演進歷史。
2.
了解運輸系統的要素及內涵。
3.
了解運輸科技的重要性及必須性。
4.
認識陸路運輸、水路運輸、空中運輸、太空運輸的內涵並舉例。

【生涯發展教育】2-3-2了解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及科技進步與工作的關係。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訊教育】5-4-2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資訊教育】5-4-3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

第十九週

01

02

03

04

05

06

07

 

2-4-8-8認識水、陸及空中的各種交通工具。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
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8-4-0-2
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8-4-0-3
了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8-3運輸載具的介紹9-1運輸科技的原理

1.認識各種陸路、水路、空中運輸載具。
2.
認識車輛、船舶、飛機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3.
了解摩擦力、反作用力、磁力、浮力的運用方式。
4.
利用原理設計單翼滑翔機。

【生涯發展教育】2-3-2了解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及科技進步與工作的關係。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訊教育】5-4-2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資訊教育】5-4-3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

1

第二十週

08

09

10

11

12

13

14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3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6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
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4-4-2-1
從日常產品中,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
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4-4-3-1
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
4-4-3-3
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
4-4-3-4
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8-4-0-1
閱讀組合圖及產品說明書。
8-4-0-2
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8-4-0-6
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9-2運輸科技的應用9-3運輸科技的商業應用----物流系統

1.了解運輸科技載具運用的範圍。
2.
了解運輸科技載具所需的配套措施。
3.
了解運輸科技的相關職業。
4.
製作出活動9-1所設計的單翼滑翔機。
5.
材料與工具之選擇與練習。
6.
讓學生認識「物流概念」。
7.
讓學生認識資訊與物流系統的關係。
8.
認識物流行業的範圍。
9.
探討物流與運輸載具的關係。
10.
探討物流運送產品與運輸載具的關係。
11.
培養設計規劃的能力。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3-3-1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料。
【生涯發展教育】3-3-2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
【生涯發展教育】3-3-3發展生涯規劃的能力。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訊教育】5-4-3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

社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