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瀛海國民中學  100 學年度 第 學期  二年級  翰林社會領域學校課程計畫

() 二年級第一學期之學習目標

第一篇

(一)能認識中國的經緯度位置與鄰國。

(二)能認識中國的行政區劃與地理區劃。

(三)能認識中國的地形特徵。

(四)能認識中國的氣候特徵。

(五)能知道中國的人口概況。

(六)能認識中國的少數民族與移民情形。

(七)能認識中國的土地、礦產與水資源。

(八)能認識中國的第一、二、三級產業。

(九)能認識中國的經濟發展情形。

(十)能認識中國的自然災害與環境汙染。

第二篇

(一)能認識中國史前時代的文化。

(二)能知道夏、商與西周的政治與文化發展。

(三)能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社會、思想、思想的變遷。

(四)能認識秦漢帝國的政治興衰。

(五)能了解秦漢時期對外關係與文化交流的情形。

(六)能認識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

(七)能了解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成就與佛道發展。

(八)能知道胡漢融合與文化交流的意義。

(九)能認識隋唐帝國的政治興衰。

(十)能了解隋唐文化向外傳播的意義。

(十一)能認識宋遼夏金元的政治興衰。

(十二)能認識宋元的科技成就與經濟發展。

(十三)能明白宋元的文化與科舉制度的重要性。

(十四)能認識明清的政治興衰。

(十五)能認識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

第三篇

(一)能知道現代國家的構成要素與類型。

(二)能知道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密切。

(三)能知道民主政治的特色。

(四)能了解政府的設立是為人民服務。

(五)能知道我國總統與中央政府的職權。

(六)能知道我國地方政府的組成與職權。

(七)能了解我國地方建設的財源與展望。

(八)能知道政黨與利益團體在民主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九)能說明政治參與的意義及重要性。

(十)能了解選舉的原則及功能。

(十一)能知道日常生活中政府扮演的經濟角色。

(十二)能了解政府維持經濟秩序以及重視所得分配的重要性。

 

() 二年級第一學期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別

成績考查&
作業抽查

能力指標

對應能力指標

之單元名稱

單元學習目標

重大議題或

其他能力指標

節數

評量方法

或備註

8-9

第一週

29

30

31

01

02

03

 

1-4-1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第一章疆域與區域畫分

1.認識中國的位置。
2.
認識中國的面積。
3.
了解中國的區域畫分。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9

第二週

04

05

06

07

08

09

10

 

1-4-1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第二章地形

1.認識中國地形分布。
2.
了解中國地形特徵。
3.
認識中國的三級階梯。
4.
認識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9

第三週

11

12

13

14

15

16

17

 

1-4-1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第三章氣候與水文

1.認識中國氣候類型。
2.
了解中國氣候特徵。
3.
了解中國氣候成因。
4.
了解氣候與水文關係。
5.
了解氣候與人類活動。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9

第四週

18

19

20

21

22

23

24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第四章人口分布與人口問題

1.認識中國人口與分布。
2.
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原因。
3.
了解中國族群人口比例。
4.
了解中國族群生活型態。
5.
了解中國人口問題。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9

第五週

25

26

27

28

29

30

01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第五章產業與經濟

1.認識中國農、牧業。
2.
了解中國農牧業的轉型。
3.
認識中國工商業發展。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0

第六週

02

03

04

05

06

07

08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第五章產業與經濟

1.認識中國三大經濟帶。
2.
了解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0

第七週

09

10

11

12

13

14

15

 

1-4-1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1-4-8
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第六章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

1.了解中國土地資源問題。
2.
了解中國水資源問題。
3.
了解中國森林資源問題。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3-3-1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10

第八週

16

17

18

19

20

21

22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第一章從史前到春秋戰國

1.認識新、舊石器時代。
2.
認識夏、商、西周文化制度。
3.
認識春秋戰國時代政治、社會變遷。
4.
認識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學說。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10

第九週

23

24

25

26

27

28

29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第二章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建立

1.了解秦代與兩漢的興亡。
2.
了解秦漢與匈奴的關係。
3.
了解兩漢對西域的經營。
4.
認識兩漢的史學與科技成就。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0-11

第十週

30

31

01

02

03

04

05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的分與合

1.了解三國時代的興衰。
2.
了解西晉政治的興亡。
3.
認識魏晉世族社會。
4.
認識魏晉時期佛道思想。
5.
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漢融合情形。
6.
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開發。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家政教育】4-4-7尊重並接納多元的家庭生活方式與文化。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1

第十一週

06

07

08

09

10

11

12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第四章胡漢融合的隋唐帝國

1.認識隋朝的興衰。
2.
認識唐朝的盛衰。
3.
了解隋唐時期外來文化輸入的情形。
4.
了解隋唐文化外傳情形。
5.
認識隋唐文化成就。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1

第十二週

13

14

15

16

17

18

19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第五章多民族並立的宋元時期

1.了解北宋立國政策與政治興衰。
2.
了解遼、西夏與北宋關係。
3.
了解金、蒙古與南宋關係。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1

第十三週

20

21

22

23

24

25

26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第五章多民族並立的宋元時期

1.了解元朝興衰。
2.
了解宋元時期文化成就。
3.
了解宋元時期經濟與城市生活。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1-12

第十四週

27

28

29

30

01

02

03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第六章明清帝國的盛世

1.了解明代的興亡。
2.
了解清代的盛衰。
3.
了解明清科舉制度。
4.
了解明清文化成就。
5.
了解明清經濟發展。
6.
了解明清中西文化交流情形。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人權教育】2-4-1了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12

第十五週

04

05

06

07

08

09

10

 

6-4-1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6-4-6
分析國家的組成及其目的。

第一章現代國家與民主政治

1.了解國家組成要素。
2.
了解國家存在目的。
3.
認識國家類型。
4.
了解民主政治。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人權教育】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2

第十六週

11

12

13

14

15

16

17

 

5-4-5分析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第二章中央政府

1.認識政府的功能。
2.
了解政府與人民的關係。
3.
認識權力分立原則。
4.
認識總統與五院職權。

【資訊教育】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資訊教育】4-4-1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

綜合活動領域

12

第十七週

18

19

20

21

22

23

24

 

6-4-1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6-4-2
以歷史及當代政府為例,分析制衡對於約束權力的重要性,並推測失去制衡時權力演變的可能結果。
6-4-5
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

第三章地方政府

1.認識地方政府職權。
2.
了解中央、地方政府分權方式。
3.
了解地方自治。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資訊教育】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2

第十八週

25

26

27

28

29

30

31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6-4-5
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

第四章政黨與利益團體

1.認識政黨意義和功能。
2.
了解政黨型態。
3.
認識政黨政治。
4.
了解政黨政治運作。
5.
認識利益團體。
6.
了解政黨、利益團體在民主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資訊教育】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藝術與人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1

第十九週

01

02

03

04

05

06

07

 

3-4-2舉例說明個人追求自身幸福時,如何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如何庇護個人追求幸福的機會。
6-4-5
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

第五章選舉與政治參與

1.認識政治參與。
2.
認識選舉功能。
3.
了解公職人員選舉資格。
4.
認識選舉原則與過程。
5.
了解如何培養民主素養。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資訊教育】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

綜合活動領域

1

第二十週

08

09

10

11

12

13

14

 

6-4-1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第六章政府的經濟功能

1.了解政府經濟角色。
2.
認識公共財與外部效果。
3.
了解我國政府支出和收入項目。
4.
學習監督政府效能。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資訊教育】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

綜合活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