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 瀛海中學100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綜合」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一、一年級下學期之學習目標
1.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學習條件,進而在團體發揮影響力,創造同儕間良好的溝通模式。 2.了解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了解居家逃生安全及提升戶外活動的應變能力。 |
二、一年級下學期之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
期間 |
相對應 能力指標 |
相對應能力指標 之單元名稱 |
單元學習目標 |
六大 議題 |
節數 |
評量方式 或 備 註 |
一 |
2/8 ︱ 2/10 |
|
啟動學習力 |
【第1單元】啟動學習力 1.掌握事件輕重緩急的原則,排定處理的優先順序,提升學習的效率。 |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實作評量 3.態度評定 4.活動參與 5.口頭發表 6.文字發表 |
二 |
2/13 ︱ 2/17 |
|
啟動學習力 我的學習寶藏 |
【第1單元】啟動學習力 1.掌握事件輕重緩急的原則,排定處理的優先順序,提升學習的效率。 【第2單元】我的學習寶藏 1.協助學生認識多元學習能力,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 2.覺察自己的學習風格,運用在學習上以增進學習成效。 |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實作評量 3.態度評定 4.文字發表5.活動參與6.口頭發表 |
三 |
2/20︱ 2/24 |
|
我的學習寶藏 |
【第2單元】我的學習寶藏 1.協助學生認識多元學習能力,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 2.覺察自己的學習風格,運用在學習上以增進學習成效。 3.統整個人的多元學習能力及學習風格,並運用相關資訊擬訂策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實作評量 3.態度評定 4.活動參與 5.口頭發表 |
四 |
2/27︱ 3/2 |
|
我的學習寶藏 最佳拍檔 |
【第2單元】我的學習寶藏 1.覺察自己的學習風格,運用在學習上以增進學習成效。 2.統整個人的多元學習能力及學習風格,並運用相關資訊擬訂策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第1單元】最佳拍檔 1.認識團體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角色與任務,以促進班級效能。 |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實作評量 3.態度評定 4.活動參與 5.口頭發表 6.體驗活動 7.實作表現 |
五 |
3/5 ︱ 3/9 |
|
最佳拍檔 愛在你我之間 |
【第1單元】最佳拍檔 1.認識團體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角色與任務,以促進班級效能。 【第2單元】愛在你我之間 1.覺察團體壓力對自己的影響,並做出合適的判斷。 2.學習以「我訊息」表達,營造良好的溝通模式。 |
【人權教育】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文字發表 |
六 |
3/12︱ 3/16 |
|
愛在你我之間 Yes,
We can! |
【第2單元】愛在你我之間 1.學習以「我訊息」表達,營造良好的溝通模式。 【第3單元】Yes, We
can! 1.促進學生間彼此的良性互動,提升班級凝聚力。 2.體會個人的努力與貢獻對班級的影響,並能思考具體策略營造理想的班級。 |
【生涯教育】 【性別教育】 【人權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4.內省 |
七 |
3/19︱ 3/23 |
|
Yes,
We can! 光陰的故事 |
【第3單元】Yes, We
can! 1.促進學生間彼此的良性互動,提升班級凝聚力。 2.體會個人的努力與貢獻對班級的影響,並能思考具體策略營造理想的班級。 3.覺察並體驗營造理想班級的歷程與行動。 4.自我檢視並修正自己參與班級事物的心態與行動。 【第1單元】光陰的故事 1.檢視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光,體驗成長故事的意義。 |
【人權教育】 【性別教育】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活動 4.口頭發表 5.文字發表 6.口頭報告 |
八 |
3/26︱ 3/30 |
|
光陰的故事 |
【第1單元】光陰的故事 1.檢視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光,體驗成長故事的意義。 2.藉由愛的小書之製作與分享,珍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設計家庭圖像 4.撰寫課本 5.構思計畫 6.作品實作 7.口頭發表 |
九 |
4/2 ︱ 4/6 |
|
光陰的故事 |
【第1單元】光陰的故事 1.檢視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光,體驗成長故事的意義。 2.藉由愛的小書之製作與分享,珍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實作表現 3.口頭發表 |
十 |
4/9 ︱ 4/13 |
|
家人協奏曲 |
1.能從生活經驗中,體認用積極觀的態度面對逆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能從日常生活中,檢視與家人溝通情況。 3.能探討家人間的溝通模式,並反思其與家庭氣氛的關係。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填寫「家人間表達關懷的方式」 5.填寫「家庭事件簿」 |
十一 |
4/16︱ 4/20 |
|
家人協奏曲 與家人有約 |
【第2單元】家人協奏曲 1.能從日常生活中,檢視與家人溝通情況。 2.能探討家人間的溝通模式,並反思其與家庭氣氛的關係。 【第3單元】與家人有約 1.能說出家務的相關問題與解決方法 2.體會簡化家務的重要,並學習分擔家務工作。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實作評量 5.填寫「每週例行家事」表 |
十二 |
4/23︱ 4/27 |
|
與家人有約 老外正「饌﹂ |
【第3單元】與家人有約 1.能說出家務的相關問題與解決方法 2.體會簡化家務的重要,並學習分擔家務工作。 【第1單元】老外正「饌」 1.能透過飲食習慣調查,檢視個人的飲食習慣。 2.能透過評估個人常去的外食場所,學習健康的外食消費選擇。 3.能透過外食賓果活動,了解外食種類與潛藏危機,並建立正確外食觀念。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填寫學習單 4.口頭發表 5.自我檢核 6.多元發表 7.文字發表 |
十三 |
4/30︱ 5/4 |
|
蔬食•舒食 |
1.能透過實作活動,認識與體驗各種食材切割法。 2.能將切好的食材,經過巧思變化為簡易健康佳肴。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表現 4.口頭發表 5.成品展示 |
十四 |
5/7 ︱ 5/11 |
|
「益」飲而盡 |
1.能透過討論,檢視常喝的飲料對健康的影響。 2.能透過實作活動,設計並完成一道飲品。 3.能與小組夥伴一起完成健康飲食宣誓,承諾做到。 |
【家政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多元發表 4.口頭發表 5.填寫「小組飲料調製計畫」 6.實作評量 |
十五 |
5/14︱ 5/18 |
|
「結」伴生活 |
1.認識繩索功能,並能於需要時適當運用繩結解決生活問題。 |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表現 4.口頭發表 |
十六 |
5/21︱ 5/25 |
|
「結」伴生活 關鍵時刻 |
【第1單元】「結」伴生活 1.認識繩索功能,並能於需要時適當運用繩結解決生活問題。 【第2單元】關鍵時刻 1.學習求生應變基本原則與方法,能於面對危機時妥善因應。 2.藉由災變情境體驗,
了解「知道」不一定等於「做到」,體認實踐的重要。 |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表現 4.口頭發表 |
十七 |
5/28︱ 6/1 |
|
關鍵時刻 居安思危 |
【第2單元】關鍵時刻 1.學習求生應變基本原則與方法,能於面對危機時妥善因應。 2.藉由災變情境體驗,
了解「知道」不一定等於「做到」,體認實踐的重要。 【第3單元】居安思危 1.學習求生應變基本原則與方法,能於面對危機時妥善因應。 2.藉由災變情境體驗,
了解「知道」不一定等於「做到」,體認實踐的重要。 |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團隊合作 4.實作表現 5.口頭發表 |
十八 |
6/4 ︱ 6/8 |
|
居安思危 生火密技 |
【第3單元】居安思危 1.學習求生應變基本原則與方法,能於面對危機時妥善因應。 2.藉由災變情境體驗,
了解「知道」不一定等於「做到」,體認實踐的重要。 【第1單元】生火密技 1.學習架柴、生火、滅跡等野外生活技能,並注意用火安全。 2.培養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
【環境教育】 |
3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團隊合作 4.作業完成 5.口頭發表 6.實習操作 |
十九 |
6/11︱ 6/15 |
|
生火密技 |
【第1單元】生火密技 1.學習架柴、生火、滅跡等野外生活技能,並注意用火安全。 2.培養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
【環境教育】 |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團隊合作 4.實作表現 5.口頭發表 |
廿十 |
6/18︱ 6/22 |
|
生火密技 大地「帷」家 |
【第1單元】生火密技 1.學習架柴、生火、滅跡等野外生活技能,並注意用火安全。 2. 培養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2單元】大地「帷」家 1.認識營帳並練習搭架,解決戶外活動時「住」的問題。 |
【環境教育】 |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表現 4.口頭發表 |
廿一 |
6/25︱ 6/29 |
|
大地「帷」家 |
【第2單元】大地「帷」家 1.認識營帳並練習搭架,解決戶外活動時「住」的問題。 |
【環境教育】 |
|
1.觀察學生 2.態度評定 3.實作表現 4.口頭發表 |